Apple 推出專為 Mac 設計的第一款晶片 M1


內容目錄
Apple 推出專為 Mac 設計的第一款晶片 M1

Apple 推出專為 Mac 設計的第一款晶片 M1
Apple Mac 首個系統單晶片 (SoC)
在以往,Mac 與 PC 會依賴多個晶片來處理 CPU、I/O、安全等眾多功能,。現在有了 M1,這些技術可以結合在單一 SoC 上,將整合更非凡效能與能源效率的方式提升至全新境界。M1 也具備統一記憶體架構,能在自訂的封裝中整合高頻寬、低延遲的單一記憶體池。這可讓 SoC 中的所有技術能夠存取同樣的資料,不用來回複製其他記憶體池中的內容,進一步改善效能與效率。

M1 是第一個使用先進 5 奈米製程技術所打造的個人電腦晶片,滿載驚人的 160 億個電晶體。
全球最強的 CPU 每瓦效能
M1 配備 8 核心 CPU,其中包括 4 個高效能核心和 4 個高效率核心。針對單執行緒工作,每個高效能核心都能以最節能的方式提供領先業界的效能。在低功耗晶片領域中,這些核心是全球最快速的 CPU 核心,可讓攝影師以飛快速度編輯高解析度照片,並且讓開發者打造 app 的速度比以往幾乎快上 3 倍。此外,4 個高效能核心可同時運作,大幅提高執行多執行緒任務的效能表現。
4 個高效率核心也能提供出色的效能表現,耗電量卻只是以往十分之一。光是這 4 個高效率核心,只需非常低的耗電量即可輸出媲美這一代雙核心 MacBook Air 的效能。這些核心以最佳效率執行輕量級的日常工作,例如查看電子郵件或瀏覽網頁,用前所未有的方式節省電池續航力。所有 8 個核心可同時運作,為最繁重工作輸出令人驚歎的運算能力,並且提供全球最強的 CPU 每瓦效能。

M1 配備 8 核心 CPU,可輸出令人驚歎的運算能力,並且提供全球最強的 CPU 每瓦效能。
全球最快速的整合式繪圖處理
M1 包含 Apple 最先進的 GPU,運用了包括常用 app 與高難度專業工作負載等,各類 Mac 應用分析的多年成果。M1 的 GPU 卓越出眾,有著領先業界的效能與出色的效率表現。GPU 具備最多達 8 個強勁核心,可同時執行近 25,000 個執行緒,不論是順暢地播放多道 4K 影片串流,或是為複雜的 3D 場景進行算圖等極端繁重的工作,都能輕鬆處理。M1 有著每秒 2.6 兆次浮點運算的處理能力,具備全球個人電腦中最快速的整合式繪圖處理。

M1 具備 Apple 歷來所打造最先進的 GPU,帶來全球個人電腦中最快速的整合式繪圖處理。
超快速的裝置端機器學習功能
M1 晶片為 Mac 帶來 Apple 神經網路引擎,大幅提升機器學習 (ML) 任務的處理速度。M1 中的神經網路引擎具備 Apple 最先進的 16 核心架構,每秒可執行 11 兆次運算,讓機器學習效能提升最快可達 15 倍。事實上,整個 M1 晶片都是專為充分發揮機器學習技術而打造,在 CPU 中的 ML 加速器及強勁 GPU 的相輔相成之下,使得 Mac 的影片分析、語音辨識與影像處理作業效能表現,進入全新境界。

開發者能充分運用 M1 中 Apple 神經網路引擎速度飛快的效能,善加發揮機器學習技術。
M1 滿載更多創新技術
- Apple 最新的影像訊號處理器 (ISP) 可透過更出色的雜點消除功能、更優異的動態範圍以及更佳的自動白平衡,進一步提升影片畫質。
- 最新的安全隔離區可提供最頂尖的安全防護。
- 高效能儲存裝置控制器具備 AES 加密硬體,實現更快速也更安全的 SSD 效能。
- 低功耗的高效媒體編碼與解碼引擎,帶來出色的效能表現,以及更長的電池續航力。
- Apple 設計的 Thunderbolt 控制器支援 USB 4,傳輸速度最高可達 40Gbps,並相容於遠較以往更多的周邊裝置。

M1 具備 Apple 設計的 ISP,使得 Mac 上進行的視訊通話更清晰,也更生動自然。
專為 M1 最佳化的 macOS Big Sur

展開為期兩年的 Mac 轉換計畫
全新 MacBook Air、13 吋 MacBook Pro 與 Mac mini 以 M1 提供強大動力,連同其他的 Mac 產品系列,組成有史以來實力最強大的 Mac 陣容。我們開始採用專為 Mac 設計的全新晶片系列,作為轉換計畫的開端。轉用 Apple 設計的晶片將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完成,這三個系統的轉換是令人驚喜的第一步。
- 「低功耗晶片中全球最快速的 CPU 核心」: 測試由 Apple 於 2020 年 10 月使用配備 Apple M1 晶片與 16GB RAM 的預量產 13 吋 MacBook Pro 系統,並採用特定業界標準基準、商用應用程式與開放原始碼應用程式的工作負載,進行單執行緒峰值效能測量。與測試當時市售的筆記型電腦中,效能最高的 CPU 進行比較。效能測試使用特定電腦系統進行,可反映 MacBook Pro 約略效能。 「全球最強的每瓦 CPU 效能」: 測試由 Apple 於 2020 年 10 月使用配備 Apple M1 晶片與 16GB RAM 的預量產 13 吋 MacBook Pro 系統進行。每瓦效能是指峰值 CPU 效能與平均能源消耗的比率,並採用特定業界標準基準值。與測試當時市售的筆記型電腦與桌上型電腦中,高效能的 CPU 進行比較。效能測試使用特定電腦系統進行,可反映 MacBook Pro 約略效能。「全球個人電腦中最快速的整合式繪圖處理」: 測試由 Apple 於 2020 年 10 月使用配備 Apple M1 晶片與 16GB RAM 的預量產 13 吋 MacBook Pro 系統,並採用特定業界標準基準進行。與測試當時市售的筆記型電腦與桌上型電腦中,效能最高的整合式 GPU 進行比較。整合式 GPU 是指 GPU 與 CPU 及記憶體控制器一同置於單晶體晶片上,位於統一記憶體子系統後方。效能測試使用特定電腦系統進行,可反映 MacBook Pro 約略效能。
- 「世界最快的瀏覽器」: 測試由 Apple 於 2020 年 8 月和 10 月使用 JetStream 2、MotionMark 1.1 和 Speedometer 2.0 效能基準,在完成測試的瀏覽器上進行。測試使用 Safari 14 測試版與測試當時可取得的 Chrome、Firefox 和 (Windows) Microsoft Edge 最新穩定版本,於 Intel Core i5 的 13 吋 MacBook Pro 系統,搭載 macOS Big Sur 測試版,以及以「啟動切換」執行的 Windows 10 Home;iPad Pro 12.9 吋 (第 4 代) 機型,搭載 iPadOS 14 測試版;Intel Core i7 的 Microsoft Surface Pro 7 系統,搭載 Windows 10 Pro;iPhone 11 Pro Max,搭載 iOS 14 測試版;Samsung Galaxy S20 Ultra,搭載 Android 10 進行。裝置測試透過 WPA2 Wi-Fi 網路連線。效能表現會因使用情況、系統配置、網路連線與其他因素而有所差異。「JavaScript 的執行速度提升最高可達 1.5 倍,反應速度提升將近 2 倍」: 測試由 Apple 於 2020 年 9 月 和 10 月使用 JetStream 2 和 Speedometer 2.0 效能基準進行。測試使用配備 Apple M1 晶片與 8 核心 GPU 的預量產 MacBook Air 與 Mac mini 系統,以及已量產 1.2GHz 4 核心 Intel Core i7 的 13 吋 MacBook Air 系統與 3.6GHz 4 核心 Intel Core i3 的 Mac mini 系統進行;所有系統皆配置 16GB RAM 與 2TB SSD,以及搭載 macOS Big Sur 測試版。使用 Safari 14.0.1 測試版與 WPA2 Wi-Fi 網路連線進行測試。效能表現會因系統配置、網路配置、網路連線與其他因素而有所差異。
延伸閱讀: iPhone 12 與 iPhone 12 mini 登場 Apple iPhone 邁入 5G 時代
延伸閱讀: Apple 推出 HomePod mini 小巧身形音質出眾
延伸閱讀: Apple推出全新的 iPad Air 和最先進的晶片 A14 Bionic
延伸閱讀: Apple Watch SE 預購9月17日開始 售價NT$8,900 起
延伸閱讀: Apple Watch Series 6 預購 9 月 17 日開始 售價 NT$12,900 起
型號 | iPhone 12 mini | iPhone 12 | iPhone 12 Pro | iPhone 12 Pro Max |
系統 | iOS 14 | iOS 14 | iOS 14 | iOS 14 |
螢幕 | 5.4吋 FHD+ | 6.1吋 FHD+ | 6.1吋 FHD+ | 6.7吋 FHD+ |
螢幕技術 | OLED | OLED | OLED | OLED |
解析度 | 2340×1080 | 2532×1170 | 2532×1170 | 2778×1284 |
處理器 | A14 | A14 | A14 | A14 |
ROM | 64GB 128GB 256GB |
64GB 128GB 256GB |
128GB 256GB 512GB |
128GB 256GB 512GB |
主鏡頭 | 1200萬F2.4超廣角 1200萬F1.6廣角 |
1200萬F2.4超廣角 1200萬F1.6廣角 |
1200萬F2.4超廣角 1200萬F1.6廣角 1200萬F2.0長焦 (四倍光學變焦) 光學雷達科技 |
1200萬F2.4超廣角 1200萬F1.6廣角 (新感光元件) 1200萬F2.2長焦 (5倍光學變焦) 光學雷達科技 |
自拍鏡頭 | 1200萬F2.2 | 1200萬F2.2 | 1200萬F2.2 | 1200萬F2.2 |
OIS | 錄影的光學影像穩定功能(廣角鏡頭) | 錄影的光學影像穩定功能(廣角鏡頭) | 光學影像穩定雙相機系統 (廣角與望遠) | 光學影像穩定雙相機系統 (廣角與望遠) 感光元件位移式光學影像穩定功能 |
錄影 | 4K | 4K | 4K | 4K |
防水防塵 | IP68 | IP68 | IP68 | IP68 |
雙卡雙待 | 實體+eSIM | 實體+eSIM | 實體+eSIM | 實體+eSIM |
藍牙技術 | 5.0 | 5.0 | 5.0 | 5.0 |
生物識別 | Face ID | Face ID | Face ID | Face ID |
快充 | 20W | 20W | 20W | 20W |
無線快充技術 | MagSafe 15W | MagSafe 15W | MagSafe 15W | MagSafe 15W |
無線充電 | Qi 7.5W | Qi 7.5W | Qi 7.5W | Qi 7.5W |
NFC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特色 | Super Retina XDR 最高1200尼特亮度 超瓷晶盾面板 MagSafe |
Super Retina XDR 最高1200尼特亮度 超瓷晶盾面板 MagSafe |
Super Retina XDR 最高1200尼特亮度 超瓷晶盾面板 MagSafe Apple ProRAW |
Super Retina XDR 最高1200尼特亮度 超瓷晶盾面板 MagSafe Apple ProRAW |
尺寸 | 131.5×64.2×7.4 mm | 146.7×71.5×7.4 mm | 146.7×71.5×7.4 mm | 160.8×78.1×7.4 |
重量 | 133公克 | 162公克 | 187公克 | 226公克 |
顏色 | 黑色 白色 紅色 綠色 藍色 |
黑色 白色 紅色 綠色 藍色 |
銀色 石磨色 金色 太平洋藍 |
銀色 石磨色 金色 太平洋藍 |
售價 | 23900元 25500元 29000元 |
26900元 28500元 32000元 |
33900元 37400元 44400元 |
37900元 41400元 48400元 |
如果想要買手機的話推薦 傑昇通信
挑戰手機市場最低價再送千元尊榮卡跟多功傑昇筆
還能月月抽手機/配件等大獎喔!!